企业文化---管理的抓点与顾面
发布日期:2015-08-06浏览:2161
愈近年关,诸事有结,忙碌了一年的人们,总会小聚回望,这时候正是企业抓文化聚人心带队伍的关键时刻,一两件事儿没做好,是基层执行不力,很多事情都没做好,那就是管理和文化出了问题,不要相信一次性地解决问题,一定要在频繁上下功夫。不要相信一次的力量,要相信频率的力量。
不要动不动就直接拿出一个体系,一个模式出来,能落地实现的,都是小动作积累的体系。体系和模式本身一文不值,在一次次动作当中汇总形成的模式和体系才真正有用。管理的奥妙在于,把一件单调的事情开心地做好。这是文化的力量。
就像灯光其实是时明时暗的,爱因斯坦发现的,光量子学说,光是一颗一颗发出来的,而不是连续的,光量子是刹那生灭的。
体系不是文件,文件是拿来看的,体系是拿来做的。体系和模式不能解决企业的执行问题。不要把管理体系等同于文件体系。
诫语:一系列有效动作的组合就叫模式,体系和模式的单元是:动作。
用责任和实践来确保动作的有效性。落实责任,做订单评审,相关部门签字表态后要承担责任;做首件检验,签字确认后也要承担责任。有效的动作是跟责任挂钩的。好看的文件是想出来的,有效的动作是绝对想不出来的。
如何形成有效的规定:在做的过程当中一点一滴地总结,一点一滴地提炼。有效规定的形成,要在做中调,在调中做,最后得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具体规定。一系列就要求做持续改善,做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。在点上做文章,起到一个样板和带头示范的作用。
诫语:企业里实用的文化:要相信别人讲的话,要防止别人讲假话。
相信是对人的态度,防止是对事的态度;管理变革要懂得聚焦,点和面的统一,要一点一点地做,注意力不要分散,最糟糕的做法就是三心二意,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丢三落四。每人每事每天:一个时间一个人解决一个问题;
管理的规律:抓住一个点,反复查,查反复,做出一个样板来再推而广之;
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事情上,要有定力;把一个个事情做好后,进行总结归纳,然后整理成文件,就是体系和模式,最终成为了文化。
一、打造切实有用的企业文化
企业文化,就是大家所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,言谈举止。任何人都要融入到文化当中去,没有人敢做文化的敌人。
管理如何做到自动自发,自动自发来源于自觉。管理要先从文化、氛围抓起,从让大家都讲什么话,都做什么事抓起,达到一定程度,就能达到自动自发。
管理很简单不复杂,要懂得运用氛围的力量做管理:把人放在什么氛围里,他就接近什么样的氛围。流程文件的制定不在于多,能做到多少,就定多少,汇总所做的就是企业所需的体系。
管理重在改变人,管理不在于做了多少流程文件,而在于做了多少动作,这个动作有没有真正的改变人。管理要从氛围抓起,要从文化抓起。就必须了解企业实际真正做到了什么,文化最后就是什么。
企业文化的打造不要理解为“喊口号”。诫语:文字不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的载体是行为。
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要面临的坎:当某些人与企业想形成的好文化、好习惯、好行为相矛盾的时候,如何取舍?企业文化的形成,牵涉到利益的取舍。企业形不成好的文化,养不成好习惯,原因在于:“怕损失”,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求两全其美,多全其美,甚至十全十美,什么都不想丢。
企业文化的打造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因为难在利益关,要有不怕损失的心理准备。管理问题的“舍得”,遇到跟原则问题有矛盾的时候,管理者要坚持原则,懂得“舍得”。
二、有用的文化抓执行,而不是抓执行力
管理者的误区:只靠力度解决问题,比如:能力,魄力,执行力等等。能力强的人不做事,没用!没能力的人还有自知之明,多少做点事!企业里,常常有人拿能力证明给领导看,干几个月,干得好,领导很认可,高薪厚禄,然后就不做了。有能力不做事,等于零。
企业管理若能够把员工调动起来,员工能力不高也绝对能把事儿做好。企业内部面临的“人”的问题,绝大多数都不是能力问题。企业里,尽量不要出现因为能力而换人的现象。管理人员是否肯做,反反复复地做,持之以恒地做,是大幅度改善企业管理问题的关键。
二进制才是世界的本质,效率才最高。比如计算机,易经等都是只研究两个元素的组合,执行只有“做”与“不做”,当执行加上“力”后,执行就有高和低之分。“执行力”把简单的问题模糊掉,复杂化。
诫语:基层主管,要抓执行,而不是抓执行力。
关注执行:关键在于一次一次地做到位,是一次一次地查。有魄力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关注细节,不关注事情。下属们不怕领导凶,就怕你揪住他的尾巴,下属最怕管理者知道他每件事做得怎么样、怎么做,所以,上司必须要知道下属做的每件事。
三、文化建设要会抓住“面子”做文章
中国的儒家思想,用人与人的关系所形成的压力来处理人的问题,其实面子,就是人与人的关系。事情没有好坏的说法,而只是当下,看现在是什么情景。企业人员互相给面子,导致的结果:产品质量很差,交货不及时,效率很低,客户投诉,成本很高,企业不盈利……
管理,首先要解决文化的问题,文化的问题就是灵魂的问题。企业为什么制定了制度却没有用?因为中国人没有契约的传统,没有契约这种约定和规则的意识。
纠偏文化,要敢于去触碰面子文化,不能不去触碰,则所有的制度都不能落到实处。更不能打烂了面子文化,然后就不管了。要重塑面子文化,是企业文化工程的核心工程。
把个人面子变成组织面子,打造企业的“大脸”。企业现有的面子文化,是“私有化”,一张一张各归各的小脸;大面子是组织面子,小面子是个人面子;要打造一个“大面子”来替代“小面子”。
企业管理为什么难办? 因为企业的生产方式是分工基础上的合作,是一个彼此依赖的,分不开的整体。但是我们的“面子”是各自独立,各归各的,这是矛盾的。
比如,管理稽核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案例分析会,查出主要的问题,让所有人来评价他。
诫语:稽核不是罚款,稽核得出的结果不开案例分析会是没有用处的。
稽核简报:简报相当于会议,每个人都可看到,要形成一个评价的气场。这个气场就是企业的那张“大脸”。没有人敢与文化作对;
领导不要只是懂得运用自己权威的力量,个人权威再大也大不过整个企业的“脸”;
管理就是评价,不是个人评价,也不是私下评价,这样没有群体约束力;正确的做法是组织评价,公开评价,会议评价,最终是文化来评价。
各种会议就是一个公开、公共的平台,这就是企业的“大面子”;所以值此年终,各种会议很多,企业的中高层要抓住机会,扩大“面子”,巩固正向“文化”。
不要动不动就直接拿出一个体系,一个模式出来,能落地实现的,都是小动作积累的体系。体系和模式本身一文不值,在一次次动作当中汇总形成的模式和体系才真正有用。管理的奥妙在于,把一件单调的事情开心地做好。这是文化的力量。
就像灯光其实是时明时暗的,爱因斯坦发现的,光量子学说,光是一颗一颗发出来的,而不是连续的,光量子是刹那生灭的。
体系不是文件,文件是拿来看的,体系是拿来做的。体系和模式不能解决企业的执行问题。不要把管理体系等同于文件体系。
诫语:一系列有效动作的组合就叫模式,体系和模式的单元是:动作。
用责任和实践来确保动作的有效性。落实责任,做订单评审,相关部门签字表态后要承担责任;做首件检验,签字确认后也要承担责任。有效的动作是跟责任挂钩的。好看的文件是想出来的,有效的动作是绝对想不出来的。
如何形成有效的规定:在做的过程当中一点一滴地总结,一点一滴地提炼。有效规定的形成,要在做中调,在调中做,最后得到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具体规定。一系列就要求做持续改善,做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。在点上做文章,起到一个样板和带头示范的作用。
诫语:企业里实用的文化:要相信别人讲的话,要防止别人讲假话。
相信是对人的态度,防止是对事的态度;管理变革要懂得聚焦,点和面的统一,要一点一点地做,注意力不要分散,最糟糕的做法就是三心二意,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丢三落四。每人每事每天:一个时间一个人解决一个问题;
管理的规律:抓住一个点,反复查,查反复,做出一个样板来再推而广之;
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事情上,要有定力;把一个个事情做好后,进行总结归纳,然后整理成文件,就是体系和模式,最终成为了文化。
一、打造切实有用的企业文化
企业文化,就是大家所体现出来的做事方式,言谈举止。任何人都要融入到文化当中去,没有人敢做文化的敌人。
管理如何做到自动自发,自动自发来源于自觉。管理要先从文化、氛围抓起,从让大家都讲什么话,都做什么事抓起,达到一定程度,就能达到自动自发。
管理很简单不复杂,要懂得运用氛围的力量做管理:把人放在什么氛围里,他就接近什么样的氛围。流程文件的制定不在于多,能做到多少,就定多少,汇总所做的就是企业所需的体系。
管理重在改变人,管理不在于做了多少流程文件,而在于做了多少动作,这个动作有没有真正的改变人。管理要从氛围抓起,要从文化抓起。就必须了解企业实际真正做到了什么,文化最后就是什么。
企业文化的打造不要理解为“喊口号”。诫语:文字不是文化的载体,文化的载体是行为。
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要面临的坎:当某些人与企业想形成的好文化、好习惯、好行为相矛盾的时候,如何取舍?企业文化的形成,牵涉到利益的取舍。企业形不成好的文化,养不成好习惯,原因在于:“怕损失”,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求两全其美,多全其美,甚至十全十美,什么都不想丢。
企业文化的打造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因为难在利益关,要有不怕损失的心理准备。管理问题的“舍得”,遇到跟原则问题有矛盾的时候,管理者要坚持原则,懂得“舍得”。
二、有用的文化抓执行,而不是抓执行力
管理者的误区:只靠力度解决问题,比如:能力,魄力,执行力等等。能力强的人不做事,没用!没能力的人还有自知之明,多少做点事!企业里,常常有人拿能力证明给领导看,干几个月,干得好,领导很认可,高薪厚禄,然后就不做了。有能力不做事,等于零。
企业管理若能够把员工调动起来,员工能力不高也绝对能把事儿做好。企业内部面临的“人”的问题,绝大多数都不是能力问题。企业里,尽量不要出现因为能力而换人的现象。管理人员是否肯做,反反复复地做,持之以恒地做,是大幅度改善企业管理问题的关键。
二进制才是世界的本质,效率才最高。比如计算机,易经等都是只研究两个元素的组合,执行只有“做”与“不做”,当执行加上“力”后,执行就有高和低之分。“执行力”把简单的问题模糊掉,复杂化。
诫语:基层主管,要抓执行,而不是抓执行力。
关注执行:关键在于一次一次地做到位,是一次一次地查。有魄力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关注细节,不关注事情。下属们不怕领导凶,就怕你揪住他的尾巴,下属最怕管理者知道他每件事做得怎么样、怎么做,所以,上司必须要知道下属做的每件事。
三、文化建设要会抓住“面子”做文章
中国的儒家思想,用人与人的关系所形成的压力来处理人的问题,其实面子,就是人与人的关系。事情没有好坏的说法,而只是当下,看现在是什么情景。企业人员互相给面子,导致的结果:产品质量很差,交货不及时,效率很低,客户投诉,成本很高,企业不盈利……
管理,首先要解决文化的问题,文化的问题就是灵魂的问题。企业为什么制定了制度却没有用?因为中国人没有契约的传统,没有契约这种约定和规则的意识。
纠偏文化,要敢于去触碰面子文化,不能不去触碰,则所有的制度都不能落到实处。更不能打烂了面子文化,然后就不管了。要重塑面子文化,是企业文化工程的核心工程。
把个人面子变成组织面子,打造企业的“大脸”。企业现有的面子文化,是“私有化”,一张一张各归各的小脸;大面子是组织面子,小面子是个人面子;要打造一个“大面子”来替代“小面子”。
企业管理为什么难办? 因为企业的生产方式是分工基础上的合作,是一个彼此依赖的,分不开的整体。但是我们的“面子”是各自独立,各归各的,这是矛盾的。
比如,管理稽核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案例分析会,查出主要的问题,让所有人来评价他。
诫语:稽核不是罚款,稽核得出的结果不开案例分析会是没有用处的。
稽核简报:简报相当于会议,每个人都可看到,要形成一个评价的气场。这个气场就是企业的那张“大脸”。没有人敢与文化作对;
领导不要只是懂得运用自己权威的力量,个人权威再大也大不过整个企业的“脸”;
管理就是评价,不是个人评价,也不是私下评价,这样没有群体约束力;正确的做法是组织评价,公开评价,会议评价,最终是文化来评价。
各种会议就是一个公开、公共的平台,这就是企业的“大面子”;所以值此年终,各种会议很多,企业的中高层要抓住机会,扩大“面子”,巩固正向“文化”。